當大量“不合格”木材因材料差異面臨廢棄命運時,一項來自澳洲的創新技術正為它們開啟新生命。RMIT 大學建筑學院高級講師丁文寶博士及其團隊在墨爾本設計周上展示的“重塑木材”項目證實:借助智能設計與先進制造技術,原本被歸類為低價值的木材可轉化為高等級定制材料,甚至用于大跨度結構建設。
廢棄木材的逆襲:從“不合格”到“高價值”
“木材是可持續建筑的核心,但傳統分類中,大量軟木種植園產出的結構鋸材因剛度、強度等差異被認定為‘不合格’,長期面臨未充分利用的困境。”丁文寶在項目展示中指出。數據顯示,這類木材若被直接廢棄,不僅造成資源浪費,更違背建筑行業的低碳目標。
而該團隊提出的解決方案堪稱“點木成金”:通過計算設計、結構工程算法與 AR 輔助裝配技術,將“不合格”木材的性能數據數字化,再通過先進制造工藝定制化加工。例如,一塊因紋理不均被淘汰的木板,可被精準切割為特定受力構件,在大跨度屋頂或橋梁中發揮關鍵作用。墨爾本設計周展出的原型作品已證明,這類材料在保持結構強度的同時,可實現傳統木材難以達成的復雜造型。
技術突破:挑戰傳統分類,打通全鏈條創新
該項目的革命性在于打破了木材“等級決定用途”的固有邏輯。傳統上,木材需按統一標準分級,而新技術通過“材料性能數字化”,讓每一塊木材的獨特屬性都能被精準匹配到合適的建筑部位。如一塊剛度較低的木材,可能被設計為非承重的裝飾構件,既減少浪費,又降低成本。
“我們正在推動從‘選木材’到‘用木材’的思維轉變。”團隊成員強調,項目配套的 AR 輔助裝配技術,還能讓建筑師與工程師在施工前通過虛擬模型優化方案,將木材利用率提升至 90% 以上。
全球矚目:布里斯班木材工程大會將聚焦創新實踐
本月22日至26日,布里斯班將舉辦世界木材工程大會(WCTE 2025),屆時“重塑木材”項目將作為前沿案例再度展出。據大會執行秘書凱利?里斯米勒透露,目前已有超 900 個代表團注冊,614 位專家將圍繞“循環經濟中的木材應用”“結構性能創新”等六大主題展開探討。
值得關注的是,除技術展示外,大會還將披露多個實際案例:如某澳洲體育館利用“不合格”木材建造的 30 米跨度屋頂,其碳排放量比傳統鋼結構降低70%。這類實踐正推動木材從“環保材料”向“智能建造核心材料”轉型。
從廢棄邊角料到建筑脊梁,“不合格”木材的逆襲故事,不僅為全球木材行業提供了資源高效利用的范本,更揭示了一個趨勢:當傳統材料遇上數字技術,可持續建筑的邊界正在被重新定義。這場發生在澳洲的技術革新,或許將為全球建筑業的低碳轉型提供關鍵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