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木,作為我國南方一種傳統硬木樹種,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其溯源可至秦朝,并在明清時期迎來了應用的巔峰階段。
格木,俗稱“鐵木”,隸屬于蘇木科格木屬,而且在我國天然分布的本屬樹種僅此一種。它屬于常綠闊葉樹種,是高大的喬木,樹干高大且通直,樹冠蒼綠繁茂、濃蔭蔽日,樹形頗為優美。
格木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主要分布在我國華南地區以及越南北部,對土壤有著較強的適應能力。其木材以心材利用為主,心材堅硬、耐腐且耐蟲蛀,邊材淺黃色,心材呈棕褐色或黑褐色,二者區分明顯,并且木材沒有特殊氣味,硬度較高,具備良好的防蟲蛀、耐腐蝕特性。不過,格木邊材常受到家天牛危害,潛伏期和危害期可達6 - 8年,所以一般不建議利用邊材。
格木屬于高檔珍貴木材,在歷史上各時期的稱謂有所不同,這一情況也成為了后來其是否被列入《紅木》國標引發爭議的主要原因。早在明清時期,格木就有“鐵力木”“鐵梨木”“鐵栗木”等稱呼,其中“鐵力木”的使用最為廣泛。明朝著名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就提到海舟“唯舵桿必用鐵力木”,足以見得當時格木在船舶制造方面的重要性。
事實上,格木由于在我國兩廣地區天然分布相對較廣,在當地的應用十分廣泛,在明清廣式家具中占據重要地位,就連故宮也有格木古家具的收藏。如今,格木古家具的收藏和加工在廣西玉林地區較為集中。值得一提的是,鄭和下西洋的艦船也曾用到格木,更彰顯了其在船舶領域的重要價值。然而,遺憾的是,格木的天然林資源幾近枯竭,它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同時也是主要栽培的珍貴樹種。
格木的心材憑借其諸多優良特性,可用于船舶、建筑、橋梁、家具、實木地板以及工藝品制作等多個領域,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也繼續在現代發揮著重要作用。想了解更多木業信息,歡迎關注木材之家mucaih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