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活躍區域的建筑設計中,工程木材正以其獨特優勢成為結構材料的新寵。新西蘭第九大機場 —— 帕默斯頓北機場近日啟動 4300 萬新西蘭元的航站樓翻新工程,這座位于活躍斷層線上的交通樞紐,選擇以大規模木結構替代傳統鋼混材料,引發行業關注。
木結構設計的抗震與性能優勢
該項目由 LT McGuinness 承建,Pacific Studio 設計(曾操刀新西蘭航空木質機庫),并由 Beca 提供工程支持。新建航站樓采用特殊的斜交格構結構,核心包括 5000 平方米的膠合木單坡屋頂,由膠合木柱支撐屋梁,搭配 X 形框架梁構成前后墻體。技術木材有限公司董事布雷特?哈密爾頓指出,這種設計凸顯了工程木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認可度提升,尤其是其卓越的強度重量比、尺寸穩定性,以及天然的防火和抗震性能。
根據 Techlam 聲明,膠合木在地震帶的優勢尤為顯著:其彈性模量可使結構在地震中產生適度形變而不破裂,配合隔震支座設計,能有效吸收地震能量。此外,航站樓中央雙高空間引入自然光,既提升乘客體驗,又通過開放式結構減少地震時的荷載集中風險。
項目規劃與功能布局
新航站樓設計兼顧安全性與未來適應性:
西端區域:作為行李處理、航空公司辦公室及貨物接收中心,采用靈活布局,可滿足未來政府強制篩查標準的升級需求;
主航站樓:雙高核心空間涵蓋值機設施、出發大廳、休息區、零售與餐飲功能,開放式設計增強人員疏散效率;
東端區域:為到達乘客設置行李提取與租車服務,空側走廊全程遮蔽,配套會議室與機場運營辦公室。
機場首席執行官大衛?蘭漢姆表示,原航站樓已使用三十余年,此次重建不僅解決結構缺陷,更通過木結構實現碳減排、廢物利用與能源效率優化。疫情前該機場年客流量超 70 萬人次,新建航站樓預計將提升運營能力與服務品質。
工程木材在高危區域的應用趨勢
帕默斯頓北機場項目并非孤例,全球多地在地震活躍帶的基建中已轉向工程木材。例如日本在 1995 年神戶地震后,規定重要公共建筑需采用柔性結構材料,膠合木建筑占比逐年上升;美國舊金山灣區的醫院改造項目中,工程木材因抗震性能優異被納入首選方案。
此次新西蘭機場的實踐,進一步驗證了工程木材在高風險區域的技術可行性。隨著材料科學發展,防火處理、連接件強度等瓶頸被逐步突破,這類 “會呼吸的結構” 或將成為地震帶建筑的主流選擇,在安全與可持續性之間實現平衡。想了解更多木業信息,歡迎關注木材之家mucaih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