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黃檀木
黑黃檀,豆科黃檀屬高大喬木。其木材為暗紅色;株高達20米;羽狀復葉,小葉革質為卵形或橢圓形,前端圓或凹缺,上面無毛,下面被柔毛;圓錐花序,花冠白色;莢果長圓形或帶狀;種子為細網紋腎形;花期3~4月,果期次年2~4月。
黑黃檀木有多種名稱,如坎菲紫檀或老撾紫檀,但實際上屬于真正的紫檀屬(黃檀),盡管另一個物種,橄欖黃檀,被稱為緬甸紫檀,并且分布重疊。
除了其獨特的色彩和紋理圖案外,緬甸黑木還被認為共鳴非常好,有時用于馬林巴琴桿和其他樂器應用。
- 中文名稱黑黃檀木
- 別稱黑黃檀
- 目豆目
- 屬黃檀屬
- 拉丁學名Dalbergiacultrata
- 綱木蘭綱
- 科豆科
木材特性
通用名:黑黃檀
學名:Dalbergiacultrata
分布:東南亞
樹木尺寸:高65-100英尺(20-30m),樹干直徑1-1.6英尺(0.3-.5m)
平均干重:66lbs/ft3(1,060kg/m3)
比重(基本,12%MC):.87,1.06
Janka硬度:3,350lbf(14,900N)
斷裂模量:11,450lbf/in2(78.9MPa)
彈性模量:1,600,000lbf/in2(11.03GPa)
抗碎強度:5,100lbf/in2(35.2MPa)
收縮率:徑向:5.5%,切向:9.2%,體積:14.7%,T/R比:1.7
木材表征
顏色/外觀:心材顏色多種多樣,范圍從中等橄欖色或紅棕色到深紫棕色,通常帶有近乎黑色的條紋。隨著年齡的增長,顏色往往會變暗。淺灰色邊材與心材界限清晰。憑借淺色和深色條紋以及較淺的薄壁組織帶,木材可以具有非常獨特(盡管微妙)的紋理圖案,特別是在平鋸表面上。
紋理/紋理:紋理可能不規則。具有均勻的中等質地和非常好的自然光澤。
木材特性
端粒:散孔;單發和徑向復發;毛孔粗大,無特定排列,很少;常見深棕色膠質沉積物;薄壁組織呈環向中心狀和帶狀(有時呈寬帶狀);光線較窄,間距正常至相當接近。
耐腐性:沒有可用數據,盡管它是一種致密的紅木,但很可能非常耐用。抗白蟻。
可加工性:由于其密度,可能難以加工。由于屬于黃檀屬,粘合預防措施因此應遵守。車削和精加工良好,并且能夠進行高拋光。
氣味:溫和的氣味,與大多數黃檀屬紅木不同。
過敏/毒性:雖然嚴重反應很少見,但黃檀屬紅木已被報道為一種致敏劑。通常最常見的反應僅包括眼睛、皮膚和呼吸道刺激。
定價/供貨情況:偶爾以短板和窄板或車削庫存形式進口。進口硬木的價格處于中上范圍。
可持續性:緬甸黑木被列入CITES附錄II,對所有黃檀屬物種進行全屬限制,其中還包括由木材制成的成品。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也將其報告為瀕危物種。從技術上講,它不符合脆弱或瀕危物種的紅色名錄標準,但接近合格和/或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合格。
木材用途
常見用途:車削物體、雕刻品、家具、鑲嵌物、樂器(打擊樂器)和小型特種木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