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德國對中國的木材出口呈現斷崖式下跌。
數據顯示,2024年1至7月,德國木材進口數量同比大幅下降,總進口量從2023年同期的314萬立方米減少至137萬立方米,降幅高達56%。各月進口量均顯著低于去年同期,尤其是在1月和2月,進口量降幅超過55%。盡管7月降幅有所收窄至-40%,但整體下降趨勢明顯。
進口金額方面,同期也呈現顯著下降趨勢,從2023年的56755萬美元減少至26617萬美元,降幅為53%。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進口數量大幅下降,但部分月份的進口金額降幅小于進口數量降幅,表明平均進口單價有所上升。
平均進口單價(CIF)同比增長7%,這一趨勢在4月之后尤為明顯,4月至7月的平均單價均高于去年同期,尤其是7月,單價同比增長達到29%。這表明在進口量減少的同時,進口木材的價格在逐步攀升。
在對中國出口排名前十的木材中:
- 出口數量增長最為明顯的是橡木原木,增長87%,出口均價僅略微上漲1%;
- 出口數量降幅最大的是冷杉和云杉原木(截面尺寸≥15厘米),暴跌73%,出口單價下降15%。鋸材情況也如此,出口下降34%,出口單價降幅較小,為5%。
- 出口單價降幅最大的是落葉松原木(截面尺寸≥15厘米),達到20%;出口量下降63%,貿易額下降70%。
- 其他材種如,紅松和樟子松原木(最小截面尺寸在15厘米及以上)出口量下滑59%,出口單價下降14%。在進口增長的情況下,德國山毛櫸原木出口到中國的平均單價下降3%;鋸材出口均價下降9.3%。
值得注意的是,數據顯示,上半年德國原木出口下降55%,即便中國市場占德國原木出口總額的41%,但其對中國原木出口從2023年的257萬立方降至97萬,跌幅達到62%;貿易額同步下跌60%至1.7億美元。
那么,是什么造成德國木材對中國出口暴跌?
中國市場需求低迷:受全球經濟形勢影響,中國木材市場需求持續疲軟,進口需求大幅下降。
成本上升與價格暴跌:德國木材出口價格暴跌,無法有效覆蓋采伐和加工成本,導致鋸木廠不得不削減產量,進而影響出口。
運輸問題:紅海危機持續影響歐亞之間的運輸,導致延誤、運費高漲等問題頻發,進一步加劇了木材貿易的困難。
德國國內市場銷售疲軟:德國國內建筑木材銷售不景氣,也是其木材出口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因素:其中包括一些季節性如氣溫升高導致山松甲蟲活躍侵擾樹木,導致產量受損等。
鑒于當前全球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和德國木材市場的低迷態勢,預計下半年德國對中國木材出口量難以出現大幅反彈,且有繼續走低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