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出口產業之一——作為全球最大的 lumber 生產國之一,在烏克蘭戰爭前,俄羅斯每年向全球市場出口價值超過300億美元的木材產品。圖為弗拉基米爾·普京視察俄羅斯科米共和國瑟克特夫卡爾(莫斯科以東900英里)的一家木材廠。
地球視線組織(Earthsight)今日向歐洲新聞臺表示,歐盟擬議的“無風險”路徑(EUDR)將為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樺木膠合板提供“綠色通道”,使其得以規避戰時制裁,繼續涌入歐洲供應鏈。該組織稱,多數歐盟成員國正推動削弱這項歐盟標志性的毀林法規。
“按當前提案的措辭,它將剝離該法規的一個關鍵部分——即要求特定國家提供地理位置定位信息的條款,”地球視線組織首席木材專家塔拉·加內什表示。她指出,地理位置定位是一個非常有力的工具,可用于揭穿虛假采伐和原產地造假的說法。“對于所謂的‘無風險’國家,它們將豁免于地理位置定位要求,同時當局也沒有義務對這些國家進行最低數量的檢查。”
根據改革草案,成員國希望引入一個新的“無風險”類別,適用更寬松的規則。加內什稱,這可能被試圖通過進口俄白木材來規避制裁的人濫用:“全球多家非政府組織已證實,不僅來自俄羅斯的木材,還有來自其他高風險熱帶國家和毀林熱點地區的木材,經常通過中國等國家洗白。本質上,我們呼吁歐盟委員會從一開始就堅決拒絕‘零風險’提案,并在今年年底前按現有條款執行該法規。”
波蘭科沃布熱格港口的原木。一項新調查稱,自歐盟對價值10億歐元的白俄羅斯木材產業實施制裁以來,白俄羅斯經哈薩克斯坦向波蘭的木材進口量激增了五倍。
歐盟國家正從非法進口中獲益更多。
目前,每天有超過20卡車的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樺木膠合板(約700立方米)抵達歐洲港口,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非法木材來自8個推動修訂法規的國家。“巧合的是,許多呼吁[簡化法規]的成員國,也是我們記錄中接收沖突膠合板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特別是,根據最新數據,歐盟十大沖突膠合板進口國中有八個是推動這項改革的成員國,”加內什告訴歐洲新聞臺。
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木材生產國之一,其樺木膠合板用途廣泛,包括家具制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后,歐盟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木材產品實施了制裁。今年1月,地球視線組織發布的一項臥底調查結果顯示,自2022年7月制裁生效以來,歐盟系統性進口了超過15億歐元的非法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樺木膠合板——本月早些時候發布的新報告顯示,2024年11月至2025年4月,價值2.73億歐元的非法膠合板進入歐盟。
“我們發現,制裁一經生效,來自俄羅斯的木材流量就停止或大幅下降,與此同時,來自第三國的進口量上升,”加內什說,并指出中國、格魯吉亞、哈薩克斯坦和土耳其等國在此期間的出口量顯著增加。調查稱,這些國家的企業甚至能從大型標簽公司獲取虛假證書。
“我們的報告旨在揭示,這些第三國的企業只是在俄羅斯制造的產品上貼上新標簽和新包裝,然后附上來自這些第三國的文件出口到歐盟。對歐盟進口商來說,他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聲稱產品是在例如中國制造的。”
中國是俄羅斯繞過西方制裁、滲透全球供應鏈(包括歐盟)的“跳板”。自2022年中期以來,歐盟對所有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林產品實施了嚴格制裁。
歐洲新聞臺聯系了歐盟委員會,請其對該調查及相關反應置評。一位發言人表示:“委員會部門已就上述報告的調查結果與地球視線組織及各國當局保持密切聯系,這些結果也在最近的委員會‘保護和恢復全球森林專家組’會議上進行了呈現和討論。”
“委員會已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歸類為歐盟毀林法規(EUDR)下的‘高風險’國家。這意味著來自俄白的進口將受到更嚴格的審查標準,以防止非法進口。更廣泛地說,委員會繼續致力于支持歐盟毀林法規的有效且高效實施,”該發言人補充道。截至目前,尋求簡化毀林法規的國家包括奧地利、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共和國、愛沙尼亞、芬蘭、匈牙利、愛爾蘭、意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和瑞典。
國家風險分類無法阻止“高風險”木材滲透歐洲。
上個月,木材中心(Wood Central)采訪了森林趨勢組織(Forest Trends)的瑪麗戈爾德·沃金斯和克爾斯汀·坎比,她們表示,作為歐盟毀林法規基礎的國家風險分類體系“經不起推敲”。“我認為,基準測試結果反映了歐盟成員國對執法的擔憂,”森林趨勢組織高級顧問沃金斯說,“國家基準測試的全部意義在于設定執法參數——檢查比例——我認為這一體系的建立正是出于這一考慮。我們知道,歐盟內部對檢查規模和所需資源存在抵制。(而且)我認為這可能是減輕主管部門負擔的一種方式。”
森林趨勢組織稱,通過香港港口進入西方的大量鋸材可能來自非法砍伐和毀林地區,并警告稱,歐盟委員會的新國家分類清單對終結毀林產品滲透歐洲供應鏈的貿易幾乎無濟于事。
沃金斯和坎比都擔心,當木材出口到主要木材樞紐(如中國)、經過加工再出口到歐洲時,標簽和原產地信息“可能會消失”。“按理說,申報仍需注明原始采伐國,”坎比說,“但如果采伐國被歸類為‘標準風險’,而再出口國(如中國)被列為‘低風險’,這該如何處理?我們從多年經驗中得知,許多標簽和原產地信息在加工和再出口過程中往往會‘消失’,這引發了重大擔憂。”想了解更多木業信息,歡迎關注木材之家mucaihome.com。